遏籴的意思、遏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遏籴的解释禁止购买谷米。《孟子·告子下》:“无曲防,无遏糴,无有封而不告。” 宋 吕大钧 《天下为一家赋》:“曲防遏糴,以幸其灾;纵谍用间,以乘其失。” 清 唐孙华 《米贵》诗:“抑价与遏糴,此策古无稽。”
词语分解遏的解释 遏 è 阻止:遏止。遏制。遏抑。怒不可遏。 古同“害”:“无遏尔躬”。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籴的解释 籴 (糴) í 买进粮食,与“粜”相对:籴米。遏籴(阻止灾区来买粮食)。 笔画数:; 部首: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遏籴”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词义:指禁止购买或限制粮食流通(尤其是跨地区交易),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经济政策。
词性:动词短语,多用于描述政府行为或政治策略。
词源与结构
字义解析:
遏:阻止、限制;
籴(dí):买入粮食(与“粜”tiào“卖出”相对)。
文献出处: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下》:“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指诸侯国间不得限制粮食流通。
历史用例
宋代:吕大钧《天下为一家赋》提到“曲防遏籴”,批评利用灾害限制粮食交易的行为。
清代:唐孙华《米贵》诗中以“遏籴”批评官府抑价禁粮的政策。
使用场景
古代:多用于政治经济语境,如防止灾年粮食外流或区域封锁。
现代:可作为历史术语讨论,或比喻经济封锁行为。
注意
常见误读:部分解释误将“籴”释为“饲养猛兽”(如),实为混淆字形(籴/糴与“翟”等字无关)。
发音纠正:正确读音为è dí,非“è diǎn”。
建议进一步查阅《孟子》或经济史资料以了解具体历史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遏籴(è dian)是一个汉字词汇,意思是限制与阻止谷物的流通。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字部首,右边是“⺡”字部首,总共有11画。《康熙字典》中将该字列为“粮谷非分加市而损伤财利,筑团墟通塞,止息其漏泄也。”《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围住,用以阻止(鼠)走出去”的意思。这个字的繁体写法同样是“遏籴”。
在古代,这个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古文献《淮南子》中,使用的是“込”代替现代的“⼩”部首,而在《广韵》中,使用的是“斤”代替现代的“⺡”部首。
以下是一些关于遏籴的例句:
1. 政府采取了遏籴措施,限制了粮食的流通。
2. 为了阻止谷物的过度流出,农民们在周围筑起了遏籴的围栏。
3. 遏籴政策的实施使得市场上的粮食供应得到了稳定。
在相关词汇方面,可以组成的词有:
1. 遏止(è zhǐ):指阻止、制止某种情况或行为。
2. 籴谷(dí gǔ):指谷物、粮食。
近义词可能包括:
1. 抑制(yì zhì):指克制、限制某种情感、行为或发展。
2. 阻止(zǔ zhǐ):指阻碍、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
反义词可能包括:
1. 促进(cù jìn):指推动、加快某种发展或进程的进行。
2. 支援(zhī yuán):指帮助、支持某人或某事物。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骜杰兵弁冰川作用惭怯倡条出类拔萃楚腰蛴领澹荡怛然失色反光灯发指凤郎丰姿抚训官轻势微谷坊衮迭酣酡毫颖好自为之黄妖洄汩颒泽九有极为军身开昼考次劻救劳民动衆雷噪廉悍莲花白林涛曼殊瑁湖眇徂墨黥内任蟛螖子谦素鹊构牣充颯踏设放神匾沈淡生资身税十目十手恕不奉陪庶兽头谷帷灯箧剑威迫利诱象类详校相杂屑越西凉乐